Search

《分秒幣爭》Default:在逆風中睜大雙眼
 
如同近期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 Share this:

《分秒幣爭》Default:在逆風中睜大雙眼
 
如同近期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與《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韓國電影不惜將鏡頭指向國家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揭露人性的醜陋面、凝視歷史的傷痛,透過面對問題,進而反思現今的我們該如何自處,望向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分秒幣爭》將鏡頭由民主運動轉向經濟危機,聚焦在 1997 年金融海嘯,帶觀眾置身在那個風雨欲來、暴雪將至的國境之中。導演崔國熙與編劇嚴聖民選擇以三個主要角色來拼湊出整場事件的樣貌—以中小企業老闆(許峻豪 飾)帶出民間觀察、以趁勢而上的財經專家(劉亞仁 飾)代表獲利階層的反面觀點,以及居中協調整個金融談判的韓國銀行經理(金憓秀 飾),作為最後力挽狂瀾的正義呼喚。
 
整片開頭以歷史畫面和虛構影像交疊剪輯,俐落地帶出危機當前、風聲鶴唳之感。伴隨著單音反複的電音節奏,前情提要的氛圍塑造地非常到位。各個角色線來回的穿插,也是信心十足地交替剪輯,讓人好奇最終會怎麼收斂在一起。
 
然而,這部片到了中後段就有點欲振乏力,整個敘事的動能被複雜的金融術語和叨絮的策略分析解說給淹沒了。類似主題的《華爾街之狼》與《大賣空》就勝在他們懂得利用生動的比喻,以及大膽的鏡頭語言來引領觀眾扒梳複雜的歷史脈絡和經濟理論,而不至於過度煩冗。本片過度仰賴對白傳遞龐大的資訊量,不管是會議室的沙盤推演、談判桌的利益爭鬥、甚至市井小民生活層面的影響,即便好像上了一堂充實的講課,但卻沒能真正觸動感性的共鳴。最終,多條線也並未收攏,雖然這在敘事中並非必要,但在終場收尾時卻不禁感到一種不歡而散的凌亂感。
 
整體而言,如果能夠將本片的觀點更收斂,或許去掉幾條角色線,以更核心的命題作為切入點的話,會是比較容易消化的。而在片中,依然能夠去抓取到一些值得反覆思索的主題,像是秩序與真相之間、服從與道德之間孰重孰輕,以及人在面對結構性問題時,如何平衡私人價值觀與社會的整體利益,都是值得我們透過觀看歷史,再次忖度的問題。《分秒幣爭》帶我們回到了歷史上的黑暗時刻,讓人悲觀地看見英雄並非永遠都能拯救世界,卻也不失去繼續拼鬥的盼望。隨時保持警醒,黎明終會來臨。
 

-
感謝 華映娛樂
上映日期:12月7日
預告: https://youtu.be/1VCQc2x-JUE


Tags:

About author
哈囉大家好,歡迎來到【丹眼看電影】,我就是那個丹。 原本此專頁的英文名要取作 "Dan Cinema",沒想到臉書上有個遙遠的陌生人,姓氏就叫做 Dancinema ,也因此這個網址就被註冊掉了。轉念一想,改以法文的 "Dans le Cinéma" 為名,意思是「在電影院之中」,好像也蠻有意境的,而且法文就是潮。 近幾年網路上厲害的影評寫手們早就多到數不清了,但我不想走太文青的路線,我沒有太多電影基礎知識或文筆訓練,我只想用我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我最近看片的心得。另外就是仗著自己的一點語言能力優勢,以及宅宅的個性,每天都掛在國內外各大影視網站。與其自己獨享,不如將一些有趣的消息分享給大家。 我個人是比較專攻歐洲三大影展跟美國好萊塢的片,藝術片跟商業片都喜歡。至於國片、中國片、日韓片及東南亞等地區電影,我會努力攝取,但主力不會放在這邊。 總之希望可以創造一個影迷影痴的舒適圈園地,邀請你一起加入。然後也希望不要三個月後這裡就雜草叢生。請大家多多指教,讓我們一起切磋討論、一起享受電影吧!
丹眼看電影,全心感受光影之美 電影評論|影壇消息|影展動態|獎季分析
View all posts